前几年公司经营受到了很大影响,多亏工会提供了免费体检,为企业节省了十几万元,帮我们渡过难关。
他拿起桌上绣着精美图案的壮医药锤,称赞很有特色。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通江达海、江海联运,这是广西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。
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近年来,广西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发展迅速,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3.2%,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2.6%,东盟已连续23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。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甘蔗全身都是宝。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。展厅里,摆放着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沙盘:平陆运河。只见屏幕上一条条陆地光缆、出境电路等从南宁出发,穿山越海、纵横交错,奔向东南亚各地。
0:00/3:51开放的前沿——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,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一湾相挽十一国,良性互动东中西,这是广西独特区位优势的生动写照。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楼下,社区群众纷纷围拢过来,高呼总书记好。流通方面,我省的交通强省和人口大省的优势地位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,并逐步升级为枢纽经济,以郑州为中心高铁2小时经济圈覆盖4亿多人口,飞机2小时航空圈覆盖占全国约90%的人口和95%以上的经济总量,具有打造离市场最近省份的优势条件。
民营经济成长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。(四)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改革开放45年来,向改革要动力、向开放要活力,贯穿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。改革开放以来,河南抢抓机遇,积极进取,谋发展促崛起,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不断前移,在追赶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。2023年,中国(郑州)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,成为第四个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。
在平台载体建设上,要进一步提升各类开放载体平台的质效和能级,不断增强要素融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。弘扬赓续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等共产党人重要精神谱系,以德润心,推进社会道德建设,为河南出彩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
二是推动多元融合,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全省对外贸易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开放合作领域不断扩宽,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。电力装备、农机装备、盾构装备、矿山装备、起重装备在市场上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。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、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,主动融入对接国家战略,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,着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,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,联动建设郑洛西(晋陕豫)高质量发展合作带,培育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极。
土地、人才、数据等生产要素领域的全方位改革,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社会保障惠及全民,社会保险逐步实现法定人群和制度全覆盖。把促增长与调结构兼容在统一的发展框架中,孕育出宇通客车、中信重工、中铁盾构等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。乡镇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并于1997年占据全省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从要素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,在激发我省发展张力的同时,倒逼改革迈出新步伐,催生内生性增长。随着全省改革开放纵深发展,促进发展要素充分流动、发展活力竞相迸发,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活力。
1985年全省投资规模突破百亿元,1996年突破千亿元,2008年突破万亿元。人才市场发展完善,2022年成立了河南人才集团,着力打造扎根中原、辐射全国、走向国际,服务人才强省战略的全国一流人才集团。
2022年年初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63.3%,高出全国7.3个百分点。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2.92亿元,增长到2022年的61345亿元,从2004年起,连续20年在全国居第5位,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深入推进豫粤港澳高质量合作,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。郑州获批空港型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连续跨越,2022年达到8524.1亿元,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0.6%提高到2022年的2.03%。(二)强化发展战略引领纵观改革开放45年河南经济发展,在不同的发展阶段、发展背景、发展条件下,省委省政府强化战略引领,描绘发展蓝图,带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,实现新飞跃。
自然型发展优势支撑经济起飞。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,让渡市场空间,发展壮大市场主体,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,加大提升开放水平,以开放倒逼改革、活跃市场。
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南打响力度空前的新时期脱贫攻坚战,到2020年年底全省7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38个国家贫困县和15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,在中原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。
课题组成员:王华岗 刘红涛 王丹执笔:中共河南省委党校(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)郭建军 郭玲玲 秦小玲 郑广建 刘攀 黑茜 李晓洁 郭翌宸。创新提升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,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。
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,河南与全国一道,全面建成惠及亿人的小康社会,实现了从满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变迁,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持续推进双碳目标,重点做好关键领域减碳,发挥林草湿地碳汇能力,构建碳交易体系。从建设内陆城市到打造全国开放高地。从上述思路出发,推动以郑东新区为核心的大郑州建设,全面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,打造郑州都市圈,加快黄淮四市的发展,全面建设一个载体、三个体系,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中国(河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等,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持续巩固,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地位凸显,经济发展发生新质变。
强化工业核心地位,推进新型工业化。一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迁在由始及今的45年改革开放过程中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与全国同频共振,踔厉奋发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激荡人心的伟大成就,实现了重大变迁。
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扩大有效益的投资,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从个体经济、乡镇企业的发展,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,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,河南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
从城镇化率看,2022年城镇化率达到57.07%,仍低于全国65.22%的水平,意味着全省还有4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。推进遍地开花的乡镇工业集聚化发展,打造产业集聚区(开发区),成为河南科技创新、开放发展、产业升级的平台载体。
较早普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探索并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,推进农业产业化,有序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,破解城乡二元结构,推进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,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,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中原农谷等,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,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境外市场。1978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13.60%。二是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对外开放迈向新高度,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,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力发展新业态,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国家大数据综试区则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(五)在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上更加出彩对当下河南来说,要与全国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,任务更加艰巨。
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,组建运行省政务服务中心,截至2022年年底,政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达94%,495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,开创全豫通办新模式。河南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,实现三个首次一个突破,即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、国资布局首次实现战略性重构、国资监管首次实现集中统一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现整体突破。
发展优势再造、产业换道领跑、数字经济赋能、文旅产业支撑、乡村全面振兴、城市载体打造、低碳绿色发展、改革开放动力支撑等,发展目标兼容,战略相互赋能,能量叠加释放,努力探索出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、农业大省统筹城乡、文化大省以文兴业、生态大省绿色发展、内陆大省开放带动的新路子,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画卷全面展开。2003年高起点、大手笔打造建设郑东新区,首次改变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,创造性采用组团发展的新型模式,同时积极进行现代化产业布局,推动郑州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增长极。